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文化读物 | 侯小英:关于编写客方言教材的思考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关于编写客方言教材的思考

——以梅州地区为例


侯小英

(嘉应学院)


(作者:侯小英在嘉应学院授课)

 

一、梅州地区客方言面临危机


近年来,汉语方言的普遍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客家话目前虽仍占主导地位,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萎缩趋势,就是被视为客方言代表的梅县话,其活力与前景也不容乐观。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当地青少年儿童身上。201512月,梅州电视台《服务900》栏目连续播出两期关于“丢失的客家话”的报道,主题分别是“标准的客家话,梅州的小朋友还会多少”“梅州的学生朋友,你为何‘抛弃’客家话”,从中可见梅州城区的中小学生对很多地道的客方言语词,已不会说或读不准。这与身居梅城多年的笔者的感受相符。如今在梅州,小孩至少从幼儿园开始,就大量接触普通话并很快习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仅学校里、同学之间习惯说普通话,回到家也常常用普通话跟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交流。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与流行,确实对客方言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明显的挤压。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中国语保工程的方言调查项目,先后在梅州城区和大埔(湖寮)进行调研,都遇到相同的情况:年轻人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高,即使并未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而另一方面,年轻人口中的客家话都不同程度沾染了“普通话味”,青年发音人在完成讲述、对话等项目时,不时客普夹杂,常出现明明有更地道的客方言说法,却首先想到或只知道普通话说法的情况。

除了普通话的挤压,梅州地区的客家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粤语的冲击。粤语在广东省的强势地位由来已久,穗港两地的粤语电视节目、流行歌曲等,即使在地理上远离粤方言区的梅州客家大本营也有不少拥趸,加上长期以来,大批客家人前往珠三角粤语区工作、求学,这些都使众多梅州人会听、会说简单的广州话。以强劲经济为依托的粤语,有着“省城话”的先天优势,又有丰富发达的流行文化,自带“高级、时尚、酷”的光环,在众多青少年心目中有着较高地位;同时,梅州的客家话和广州的粤语,存在诸多共同之处,尤其词汇系统接近,这也使得广州话对梅州客家人而言颇具亲和力,梅州人学习广州话难度不大,因此也乐于学习。不过,粤语对梅州客家话的影响目前应该还只是小范围的,主要还停留在语言态度、主观评价层面。

导致梅州地区客家话萎缩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教育的普及、普通话的全方位推广。推普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空间的“你进我退”也客观存在。梅州客方言的使用场合正在缩减、使用频率降低,在这个外来人口不多,相对闭塞保守的客家大本营,土生土长的年轻一代都讲不好客家话,其他地区客家话的萎缩现实就更严峻了。客家语言是客家民系最具标志性的文化识别,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文化的载体,“没有客家语言,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没有客家文化。”[1]33“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曾是世代相传的客家人的信念,时至今日,这一信念似乎也被陌生化、被动摇了。长此以往,客家民系将磨灭自己的个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客家文化也将黯然失色,这将是莫大的遗憾。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梅州地区客方言的流失与保护问题已逐渐引起关注。2017年梅州广播电视台主办了第一届“梅州市客家话大赛”,可以看作是一次珍爱与保护客方言的呼吁。当然,关于客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开展,如编写客方言教材,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编写的《客家话口语教材》


二、客方言教材的编写大有可为

目前客方言的研究已有众多成果,但专门的教材类成果还极少。张维耿于十多年前编写出版了一本客家话学习书——《客家话一月通》(广东海燕音像出版社,2002),围绕日常交际20个话题展开,选择常用的句型和词语,编成会话式的课文,还列出一些补充词语,并附录梅县话拼音方案、客家话与普通话常用词语分类对照等。文中会话全部同时标注普通话和客家话拼音,是客家话与普通话双向学习的教材。教材的对话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如问候、介绍、求职、购物、去银行、上馆子、看病、旅游、婚宴等,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其中一些场景至今已不太“日常”,如“上邮局”等;有些词语已用得很少,如“航空信、特快专递、电报、文装、卧车”等等。而教材配套的磁带,由于播放工具的更新换代,在今天也很难派上用场。2017年,魏宇文等编著的《梅水乡音——梅县客家话读本》在马来西亚出版,主要包括绪论(含客方言简况、梅县客家话音系等)、梅县客家话常用词语、梅县客家童谣选释、梅县客家谚语歇后语选释等四大部分,附带一个全书词语、童谣、谚语和歇后语的普通话、客家话朗读光碟。该书的写作,目的是编写“供海外客家后裔学习梅县客家话的读本,尤其是提供给马来西亚的第三代、第四代客家后裔学习梅县客家乡音时用”[2]201。为方便海外客家人的阅读与学习,占全书最大篇幅的“梅县客家话常用词语”,尽量选择与北京话有对应关系且能突出梅县话特色的词语;第二、三章,选取了一些童谣、谚语歇后语进行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分析解释,生动有趣,有助于海外华裔了解客家文化。该书立足客家方言文化在海外的弘扬与传承,既是创举亦是善举。不过总体上全书还是以方言本体描写、语料罗列解释为主,略近于方言志。

以上两种客方言教材(读本)流通不广,前者时隔多年已难得一见,后者未在国内发行。总体上目前客方言教材品种、数量极少,形式单一,客方言教材的编写还大有可为。客方言的学习、客家语言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方言教材的助力,客方言教材的编写有重要意义。而梅州是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方言与文化的典型区域,梅县话被视为客方言代表,在海内外客家人中有较大影响,梅州地区客方言教材的编写因此有着特殊意义。


(台湾“客委会”编写的客家话教材)

 

三、建议编写两类客方言教材     

面对方言的萎缩,不少学者呼吁“方言进校”、“方言进课堂”,李如龙更具体指出方言地区有必要编写语文补充教材供中小学生学习方言文化。[3]李先生所指语文补充教材,其一是关于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其二是谚语、童谣、山歌等有关方言语料的读物,都跟方言有关。我们也认为,梅州地区有必要编写此类方言教材,不仅如此,还应该根据不同层面的需求,编写其他类型的教材。目前来看,可以重点从以下两类教材着手:

   (一)方言文化读本

方言文化读本,指的是并非单纯的“为方言而方言”的语言本体教学类教材,而是着重体现方言的文化性,即依托童谣、熟语(包括歇后语、谚语等)、故事、山歌、五句板等有关方言的语言、艺术形式,展示客家文化。方言文化读本可以是适合学校的,也可以是面向社会适应大众的。前者大致相当于李如龙先生建议编写的“有关方言语料的语文补充教材”[3],我们认为应首先着力编写此类面向学校的方言文化读本。

“各地方言都有不少成语、谚语、谜语、惯用语、儿歌、童谣、山歌、说唱、快板、鼓词、戏曲唱段、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传奇,这类语料是方言区长期锤炼出来的,不但有地理、历史知识,还有许多人生哲理、处事规约和道德训条,也充满着各种艺术美感。”[3]21这些方言语料,承载了活色生香的民风民俗,是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今这些以方言为载体的文化,正越来越远离我们高速发展的社会,为人们所淡忘,尤其是为很多青少年所不知不解,“这是精神文明资源的浪费,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悲哀”[3]21。将这些方言语料适当编入教材,融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不但可以充实文化素质的培养,还可以使方言得到一个存活的空间,岂不是一箭双雕的事?”[3]21


《畲语课本》【第一册】


    近年来,已有一些专门的面向中小学的方言文化类教材问世。2006年,厦门双十中学就率先推出了包括《闽南方言》《闽南民间戏曲》等在内共八册的闽南文化校本教材,“闽南方言与文化”以教材的形式进入中学语文课堂,开辟了中学课程改革的新路;其后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苏州跨塘实验小学、胥口实验小学、东湖小学等也陆续推出了地方文化相关的校本教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教学成效;2015年,山东东营垦利一中推出校本教材《垦利方言文化》,包括南腔北调垦利话、垦利方言详说、垦利乡土文学三部分,图文并茂,颇具地方特色[4]342017年,广东三大方言之粤、闽方言均有相应的方言文化类教材面世,即广州五羊小学的校本教材《粤读羊城》和陈平原等主编的《潮汕文化读本》。前者从粤语的简单用语、童谣、故事、粤剧等方面,通过讲授、练习、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使用粤语的兴趣。[5]后者含小学版三册和初中版一册,小学版又细分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本,内容分别是潮汕方言童谣、潮汕民间故事、歌咏潮汕古诗;初中版,含潮汕民俗、曲调、物产、饮食、印象、风景等。《潮汕文化读本》已通过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今年将进入广东省地方教材目录。[6]


《潮汕方言文化读本》


    以上这些已有成果将为梅州客方言文化读本的编写提供有益的参考,尤其是《潮汕文化读本》体现的“以文本为中心去解说乡土文化,以乡土文化去推动方言教育”[6]89的理念及其探索实践值得借鉴。据了解,目前梅州地区中小学并无关于当地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没有专门的方言文化类教材;一些小学音乐课偶有客家童谣教唱,有的学校也举办过“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但次数和影响都很有限。如果有较为成熟、系统的教材作为支撑,则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更容易开展,也更能发挥效用。这样的方言文化读本,可以供中小学第二课堂使用,语文课、音乐课等也可适当结合运用。当然,指望作为教育课本完全或大部分在课堂使用,肯定不现实。因其文化性、趣味性突出的读本性质,这种教材既可以走进课堂,也可以在课外作为自主阅读或亲子共读的材料。

好的方言文化读本,有助于加深对方言文化的认识,避免偏见乃至歧视,有利于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当然,具体编写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语料的甄选和分级、知识点的安排、文化价值的挖掘和解读、拓展习题的设计以及文本的注音、用字等都要仔细推敲。为方便自学和增强可读性,最好在教材植入二维码、配套发行光碟,以融入语音、音乐、动漫等多模态资源,实现教材内容与学习者的充分互动。教材的编写可由梅州本地高校客方言文化研究团队牵头组织,有经验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以精心打造适合当地具体情况、学生认知水平的客方言文化读本。

(二)方言学习教材

即专门教学方言的教材,与方言文化读本突出语言的文化性不同,此类教材突出语言的工具性,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会运用方言。目前市面上比较活跃的方言学习类教材,一种是粤语的,一种是吴语的,都是经济发达区域的方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长期经济发展快速,外来人口多,学习当地方言有助于顺利开展工作、融入当地生活,因此出现了不少学习粤语、吴语的应急工具书,如《实用粤语速成》(熊怀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范俊军、肖荣钦,2013,广东人民出版社)、《地道粤语(广州话)入门与速成》(何素娴,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学说上海话》(唐发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贾军教你学说宁波话》(贾军,宁波出版社,2007)、《百晓教你学说温州话》(最新版)(金城濠,宁波出版社,2014)等等。随着方言的萎缩,学者们还注意到本地人学习方言的需求,如《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2013上海大学出版社)面向的不仅是外地来上海生活工作的上海人,还包括出生在上海但不会说或说不好上海话的人。还有的教材旨在帮助当地青少年学习当地方言,如《小学生学说上海话》(钱乃荣,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上海方言读本:学说上海闲话》(钱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前者专门面向小学生,后者是供中学生学习上海话的方言校本教材。


暨南大学方言中心编写的粤语教材


如前所述,客方言学习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我们可以参考其他方言的成果,根据不同需求编写适应不同群体的教材。如可按照学习者的方言掌握程度和接受水平,编写进阶式教材,区分初级、高级等。初级适合零基础人群,可设计日常生活、工作常见的多个生活场景,针对每个场景提炼出经典例句,融入客方言常用词语,并组织会话式课文,帮助学习者轻松上手,快速掌握简单的日常交流。高级教材,除了常用词语和语法点的进一步渗透,可强化方言常用俚俗语、典故的学习,使学习者对客方言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更好地运用客方言。还可归纳、提炼客家话、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对应规律,作为附录供学习参照。


高然教授编写的《实用广州话教材》


此外,适应高校选修课的客方言学习教材也值得编写。高校选修课使用的方言教材,应与适合社会大众的学习教材有所不同,后者强调实用性,前者可侧重于呈现方言特点,既要有语言事实的描写,也应适当结合相关理论的分析,使学习者能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认识、运用方言。

同样的,方言学习教材也需配套相应的音视频资料,除了植入二维码、附MP3光盘外,还可制成相应的掌上(手机)教学电子书,方便随时学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进一步发达,包括梅州在内的客家地区人口流动将更为频繁,当地语言生态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客方言教材的编写,既可为外来人员提供学习客方言的有效工具,更能帮助方言越来越不地道的当地年轻人说好客家话、更深入地认识客家文化,同时还能为海外客家人学习客家话、了解客家文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曾令存、邱国锋主编 客家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魏宇文 梅水乡音——梅县客家话读本[M].马来西亚:,2017.

[3]李如龙 关于编写客家地区语文补充教材的建议,嘉应学院学报,2017(1).

[4]李  佳 也论“方言文化进课堂”[J].语言文字应用,2017(2).

[5]金羊网.《粤读羊城》面世——五羊小学要当粤语教学的先驱![EB/OL].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a/2017/0111/15/31872896.shtml.

[6]林朝虹.《潮汕文化读本》小学版编写和教学的创新性、层次性与方言文化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5).

 

(侯小英,任教于广东嘉应学院)

【原载《嘉应学报》20186期】


往期回顾:

  1. 招募令丨第七期语言资源保护志愿者招募开始啦!

  2. 学人 | 邵慧君:怀念复旦 不忘恩师

  3.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吴婉嫦:“今夜宵夜食乜个?”“炒粿哩!”(揭西棉湖闽语)

  4. 方言与景点(音频)| 王晓珊:增城白水寨(增城荔城客家话)

图文编辑:罗晓君

图文审读:章   策

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地址: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你我共同努力"


【致读者】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